咨询热线 400-001-5729

罗氏正骨手法介绍

发布时间:2021-10-01 17:55:11

      一、常用的触诊手法
      1.摸
      手摸心会。古人用于诊断,为擅用手法前的必要步骤,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但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目的。
      2.单拇指触诊法
      用一手拇指腹桡侧,在患处触摸肌肉、韧带与纤维组织等,沿脊柱的纵轴方向垂直、顺序依次左右分拨、摸、按。
      还是骨折或脱位。
      3.双拇指触谚法
      双拇指微屈,拇指轻度背伸外展呈八字式,用双拇指指腹的桡侧在患处触摸纤维、肌肉、韧带,沿脊柱方向垂直按顺序依次左右分拨,检查有无纤维剥离、变硬挛缩、弹性变差,以及棘突位置、棘间隙大小的异常变化等。检查者端坐在方桌上,向前弯腰35°左右。
      4.三指触诊法
      多用于脊柱。中指架在脊柱棘突上,食指、无名指分别放在棘突旁,速沿脊柱滑下,以检查生理曲线消失、反弓张、成角、后凸内陷畸形及棘上韧带剥离、棘突偏歪等。
      5.中指、无名指触诊法
      用中指、无名指端,沿肌肉、肌腱走行点触及滑行,检查肌肉及筋损伤变异情况。(图4)
      6.立指检查法
      用拇指立起之顶端,触摸脊柱两侧及手、足部位的损伤情况
      7.全指掌触诊法
      用单手或双手及两手交替沿肢体及躯干滑行触摸、检查伤部有否异常变化。例如四肢伤患处,检查软组织损伤骨折情况。
      8.指掌背部触诊法
      用指掌背部触摸损伤局部及周围,可清楚的辩别温、热、凉等感觉,进而帮助诊断。
      9.挤压法
      用手挤压患处上下、左右,前后。如发生挤压痛表示有损伤,此法有助于鉴别是伤筋,还是骨折。
      10.叩击法
      是利用冲击力来辨明有无骨伤的一种方法。脊柱损伤时,叩击头顶。则证明骨折断端即在此处,如有压痛,而无叩击痛,则表示可能是伤筋。
      11.旋转法
      用手握住伤肢下端,轻轻旋转,做外展、内收,外旋、内旋,提上按压等活动,以观察关节有无活动障碍。
      12.屈伸法
      用手握住伤部邻近的关节,做伸屈动作,并将屈伸的度数,作为测量关节活动及功能的依据。旋转、屈伸时,需与患者健侧主动的屈伸与旋转活动进行对比。
      13.扳压触诊法
      即用双手检查颈椎,一手扶扳患者头顶部。另一手拇指置于有阳性反应的棘突旁,扶头部的手向侧后扳头,置于棘突旁之拇指稍给微小压力。
      14.拇指、食指二指检查法
      用拇指、食指置于患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进行触摸。主要用于四肢及手足骨骼及伤筋情况的检查.锁骨、肋骨的检查,也多用拇指、食指检查。
      15.触摸疼痛
      根据压痛的部位、范围、轻重程度,来鉴别是骨伤还是筋伤。有尖锐物的压痛部位、表示有骨伤。
      16.摸畸形
      触摸患部畸形、突起或下陷,可以判断骨折或脱位的性质、位置、移位的方向及重叠,成角、扭旋等情况。如横断骨折移位时,突起下陷明显。如突起下陷不在水平线上,多为斜行骨折。
      17.触摸中断
      用手触摸骨干,若指腹下有骨干不衔接感,应怀疑骨折。沿肌筋走行触摸,指下有中断感,则为肌筋撕裂。这种骨、肌、筋的断裂伤,为挤压、暴力所致。
      18.触有棱骨
      用手触之指下有棱脊的感觉,如斜行,螺旋形骨折未穿破皮肤,均能触到折断棱骨。正常骨也能触及到棱骨,如胫骨等,应注意鉴别。
      19.触有尖突
      用手摸触之处有尖突感,如斜行、粉碎性骨折将要穿破皮肤的骨茬,很容易触到尖突之物.
      20.异常活动
      用手触摸正常骨干时,不在关节部位而出现假关节的异常活动,标志着骨折部位。
      21.触摸骨擦音
      用手触摸伤处,发出的骨质摩擦的声音,统称骨擦音。另外,还有触摸患部时传导到医者之手的声音。这些均为医生诊断不同类型的骨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2.三定点检查法
      用拇、食、中三指,分别置于骨折部位,呈等腰三角形定点,或不等边三角形定点,均能触摸到骨折及骨关节脱位的情况。
      骨折及骨关节脱位整复后,同样用三定点检查法,比较准确可靠。
      三定点检查法适用于桡骨远断骨折,指、趾骨折及脱位,以及胫、双踝、锁骨骨折等部位。
      三定点检查法,是用三指分别置于骨折及脱位的三个不同点,以触知上下、左右骨折的性质及脱出的方向,这是罗有明正骨手法特点之一。
      二、治疗的基本手法
      1.接法
      接法是正骨方法的总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接者谓使已断之骨合拢一处,复归于旧也。凡是骨之跌伤错落,或断而两分或折而下陷,或碎而散乱,或岐而旁突,相其形势,徐徐接之,使断者复续,陷者复起,碎而复完,突者复干。或用手法,或用器具,或手法器具分先后而兼用之。是在医者之通达也。”都称为接法。
      2.端法
      用两手或一手拿定应端之处,从下向上或从外向内侧端托。
      治疗范围: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如颈椎错位,颈部软组织扭伤及落枕。临床四肢骨折的端托远端凑近端,以及肩关节脱位端关节肱骨头等都用端法。
      3.提法
      是将陷下之骨提出还原的手法。可用手提或用绳索提,使断骨复位。
      治疗范围:伤筋的治疗常用此手法,如斜方肌、背肌等伤筋,锁骨、肋骨、尺桡骨、胫腓骨骨折的治疗过程均有提的手法。
      4.捏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和余四指并拢的指腹在患处紧捏,轻重适当。
      治疗范围;脱位及骨折。如指,趾、关节脱位、斜行骨折、横断骨折和其它类型的骨折(无重叠现象者),以及尺、桡关节分离等。
      5.按法
      用单手或双手掌根、手指按患处及伤患部两端。
      治疗范围:脊柱骨折伴脱位,肩锁、胸肋等关节脱位、骨折及四肢各部骨折、移位、成角畸形的治疗,腰背部软组织损伤等的治疗也用按法。
      6.推法
      用手指或手掌根部将错位、折骨、扭筋推回正常位置。
      治疗范围:软组织损伤之瘀血肿胀、脊柱侧弯、腰椎间盘脱出症、骶髂关节错位、腱鞘囊肿等的治疗。
      7.拉法
      用单手或双手施力于患部上下两端,对抗牵拉。
      治疗范围:关节脱位及骨折,如移位有重叠、成角畸形者。才能提高整复的成功率。
      8.扳法
      用手扳头部、肩部及四肢的手法。
      治疗范围:颈椎病、扳头部。胸椎病、扳肩部。腰椎病、搬动肩与腿等。
      9.复贴法
      医者用拇指指腹及掌根在伤处进行复贴复位的手法。即将剥离、移位、撕脱、骨折造成的软组织损伤,用拇指及掌根整复到原来的解剖部位。此手法是贯穿于治疗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始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法。
      10.扳拨法
      医者用一手扶患者额部,一手置于错位、成角、畸形、偏歪、隆起的部位.隆起部位之手拇指拨推隆起部位,两手同时用力。
      治疗范围:主要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半脱位,颈间盘脱出症,颈椎关节紊乱,落枕及软组织损伤造成畸形等的治疗。
      11.分离法
      单手或双手拇指端置于患处.左右,上下、前后分离的手法。
      治疗范围:主要治疗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后造成的粘连、挛缩,斑痕、增生等.当摸不到粘连、增生,挛缩的软组织部位时均可.
      12.挂法
      是医生用双手按、推、端、挟送几个手法连贯动作的敏捷手法,常用于整复杵臼关节脱位。
      治疗范围:主要治疗下颌关节脱位及肩关节脱位等。
      13.推转法
      医生一手握骨折近端,另一手握其远端,再用力牵拉、推转。转动推转的方向与骨折旋转畸形相反,可使骨折旋转错位复归原位。
      14.摇摆法
      用一手或双手握住损伤的关节远端,或一手握远端,另一手握损伤的关节处,做各方向的旋转活动的手法。
      治疗范围:治疗关节部位的损伤,分离粘连,松弛痉挛,恢复僵硬关节的活动机能,如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
      15.回旋法
      医者两手分别握住远近端骨折段,按原来骨折移位的方向,逆向回旋,导引断端相对,使骨折复续。
      治疗范围:此手法多用于骨折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的股骨干,或肱骨干骨折,或经过不正确的处理造成背后移位的斜面骨折.回旋法必须谨慎,以免损伤血管、神经,如感觉有软组织阻挡,即应改变回旋方向,使背靠背的骨折断端变成面对面的骨折后,再整复其它移位.回旋时要在助手的牵拉下进行。
      16.分筋手法
      用双手拇指或单手拇指在患处与纤维韧带,肌肉方向呈垂直弹拨。
      治疗范围:主要用于颈椎病的治疗、脊柱疾患的治疗手法,如颈部项韧带、斜方肌、岗上肌、腰肌、四肢肌筋等。对于慢性损伤,分筋手法可分离软组织的粘连及筋翻筋错,神经离位等,有疏通经络,促进局部气血循环,和营调气等作用。
      17.理筋手法
      用双手拇指或单拇指将移位的软组织如韧带、肌犍、肌纤维、神经等扶正,再用拇指指腹或掌根部按压推,复平,使组织恢复均以此法为主。本法也是治疗脊柱骨折、四肢骨折的辅助手法之一、讲“凡肌筋隆起,必有骨错。”在治疗骨关节错缝时,也须先用理筋手法。
      18.解痉法
      用手指腹、掌根部在软组织损伤部位周围、关节临近处施抚摸、揉、擦、搓、拿、拍击点压等多变手法。
      治疗范围:此手法灵活多变,是缓慢而轻柔的手法,主要用于力或直接暴力所致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组织痉挛性组织发紧僵硬,或临近关节部位的软组织受累,以及关节折、脊柱疾患整复前。
      19.点穴法
      点穴治疗,是用拇指或中指及其它各指(按其部位适当选用手指),循经取穴点压的手法。取穴多在伤患部及其上下附近。
      治疗范围:主要用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解神经功能,治疗陈旧性软组织损伤以及因感受风寒湿引起的疼痛,如神经痛、关节痛等。若手法使用适当,皆有手到病除之功。
      20.揉法
      用手指及掌根部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做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揉时手指不离开接触的皮肤。并使患者感到舒适、微热。
      治疗范围:适用于肌筋损伤、髌骨损伤、手指和足趾损伤、脊柱疾患等的治疗。具有散寒邪,行气血、通经络、止疼痛的作用。
      21.按压法
      用单手或双手指腹、掌根在治疗部位进行按压,也可用各指并拢按压掌根按压。可将两手掌重叠进行按压,必要时还可屈肘用肘部鹰嘴突按压。按压达肌肉深层,手法可以是间歇性或连续性的。
      治疗范围:用于全身大肌肉群,尤其是坐骨神经的上端。对一切疼痛、腰背肌胀痛及肌肉腱发硬均能收效。
      22.拍击法
      用指腹或手掌轻轻拍击患处,单手或双手均可。拍击时腕部要放松,要灵活轻巧而又有反弹劲。用两手操作,操作时,动作要协调配合。
      治疗范围:适用于胸部和腰部因用力不当或受剧烈之闪扭而引起的内部震动和岔气。有调理气血、缓解胸腔腹闷痛,消除酸胀等作用。
      23.脊柱旋转复位法
      患者端坐于方凳上,助手扶持按住固定健侧下肢。最好坐在特制的坐位上,用布带固定患者健侧大腿部。医者坐患者背后,用一手拇指顶住偏歪的棘突,向健侧推,另一手使脊柱向棘突拨正,使邻近椎体恢复正常解剖位置,达到脊柱正常的内在平衡关系。
      治疗范围:寰枢关节脱位、颈椎综合征、胸小关节紊乱、腰椎后关节紊乱、腰椎间盘脱出症等。
      24.摇晃伸屈法
      医生使患者关节进行被动摇晃的手法。
      治疗范围:主要用来舒筋活络,通利关节,解除软组织损伤部位的粘连等。治疗肘关节、髋关节脱位也使用旋转屈伸的手法配合。
      25.牵引法
      在伤肢远端,沿其纵轴用手牵拉,以矫正重叠移位的骨折和脱位的方法。
      治疗范围: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进行对抗牵引。用于脊柱骨折脱位、四肢骨折有重叠移位者。
      26.分骨法
      医者用手指由骨折部捏骨间隙,使靠拢的骨折断端分离开的治疗手法。
      治疗范围:所有两骨并列部位发生的骨折,如桡尺骨骨折,胫腓骨骨折,掌骨、跖骨骨折等,因有骨间肌或骨间膜的收缩而互相靠拢施用的手法。
      27.反折法
      医生两手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一断,其余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骨折另一端,加大骨折端原有的成角。依靠拇指感觉骨折远近段断端骨皮质已经相接,而后骤然反折,反折时环抱于骨折端的四指,将下陷一端猛向上提,而拇指仍然用力特突出的骨折.用力大小以:移位多少而定。用力的方向可正可斜。
      治疗范围:横断和锯齿形骨折,如患者肌肉发达,单靠牵引力量是不能完成矫正重叠移位时,可用此手法。这一手法不但可以解决重叠移位,而且亦可随之矫正侧方移位,多用于前臂。
      28.拿法
      用手指拿捏患处的筋肉,轻重适宜,从近端向远端至上而下的拿捏。能解除肌肉的痉挛,使血脉流畅,筋络宣通。或拿住骨折处,便于接骨等。
      治疗范围:主要用于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间盘脱出症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法。此法活血通络,解痉止麻,能缩短恢复期,减少病人的痛苦,是必不可少的手法之一。
      29.旋转屈伸法
      医生使患者关节进行被动旋转屈伸活动的手法。主要用于舒筋活络,通利关节,解除软组织损伤后的粘连等。髋、肩、肘关节脱位也有用旋转屈伸手法的。
      30.拔伸牵引法
      在伤肢远端沿其纵轴用一手或双手施行牵拉,以矫正重叠移位的手法。凡重叠移位的骨折、脱位、都必须应用此法来整复。
      拔伸牵引,主要是克服肌肉拉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长度。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保持原来的位置,先沿肢体纵轴,由远近骨折段对抗牵引,把刺入骨折部周围软组织内的骨折断端慢慢拔出来。
      31.捻法
      用拇指和食指指端,相对而成钳形,在关节附近提起肌筋进行捻动.此法要领与提弹手法不同,提弹是将肌肉、肌筋提起,用拇指向侧方弹后,迅速放开。本法是提起后还要做捻转的动作,然后慢慢松手。本法动作较小、力量慢轻。多用于关节附近的肌肉、肌腱.捻时若患者有酸胀感觉,则是手法正确而产生的效果。此法可起到祛风、软坚、活血、止痛乍用。
      应用范围:多用于颈肩、四肢关节的肌肉、肌腱处。适用于治疗风湿、麻痹及陈旧性软组织损伤。
      32.运法
      用拇指指腹或掌根在所有选择的经穴周围作圆形或螺旋形的运摩、揉动的手法.手法应轻缓柔和,以仅能接触肢体皮肤部位,患者感到轻松舒适为宜。
      应用范围;前臂及手掌、背、腰、臀部的肌肉损伤肿胀疼痛。
      32.搓法
      用拇指及食指指腹或呈钳形姿势对称捏着,被动的搓根部平放于肌体上下搓动也可以.用力要均匀,不宜太重。动作先慢后快而协调,使被搓部位有轻松的感觉。
      应用范围:指.趾节及腰背部,能舒经活络,活血止痛。
      34.掐法
      拇指、食指或中指的末节呈屈曲状,以屈曲之指端,在身体某部穴位处深掐。在此法操作过程中,有五十小手法,即摸、分、弹、推、揉.即先摸准穴位,分开周围的血管和肌腱,避免肌肉嚷张。然后掐到深部进行弹推。手法结束时再逐渐轻揉被掐部位。
      要领:手的力量应贯注于指端,深达骨面,动作不能过猛过急,以免损伤软组织。掐的强度以有胀感为宜。掐后应轻揉患部,以缓解不适之感。治疗后患部有轻松舒适之感。
      应用范围:因虚脱而昏厥时,可掐人中。热极昏厥中暑时可掐涌泉。每于手法后,均可立刻收效。对于骨及软组织损伤后遗症、风湿性关节痛、软组织粘连,效果亦较显著。
      35.侧掌手法
      两手各指均伸直,并自然的稍稍分开,以手的尺侧缘(小指的一侧)击砸肌肉。
      要领:腕放松,动作要灵活,有节奏,力量快慢要均匀。两腕要协调、灵活、自然、不可猛力。
      作用:能使肌肉受到较大的震动,有兴奋肌纤维、松弛神经的作用,能消除疲劳和疼痛。
      应用范围:四肢和躯干以及肌肉较多的部位,均可用此手法..特别是在劳动后,有利于消除肌肉的疲劳和疼痛等.此法新伤慎用或不用。
      36.按摩法
      手法;用单手或双手重叠操作,以全掌掌根和指腹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或圆形、回旋摩动.此法可单独用,也可以在揉捏、搓捏中贯穿使用。
      要领:松肩,垂肘,塌腕,手掌紧贴于皮肤,掌下之皮肤、肌肉随手掌一起回旋摩动。用力稍大,作用直达组织深部,做完后皮肤表面不应发红。发力在肩,力由肩及肘,由肘及手,而不单是在手动,用力要均匀协调,速度不宜过快。
作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缓解深部肌肉、韧带紧张或挛缩状态,松解粘连的斑痕组织,在面积较大、肌肉肥厚的部位多采用此法,主要用于腰背部的陈旧性损伤、风湿痛、大腿肌挛痛等。本法除有深部按摩作用外,还有表面抚摩作用。
      37.表面抚摩法
      用手掌、指腹(五指自然分开伸直)贴于皮肤上,轻轻的作来回直线形的或圆形的抚摩动作。要领:松肩,自然屈肘,腕关节伸直,摩动时手不要离开皮肤,动作轻揉,用力均匀,使被按摩者感到舒适。
      作用:能使皮肤表层衰老的细胞脱落,改善皮脂腺及汗腺机能,止痛和消除麻木,也有镇静催眠的作用。
      应用范围:按摩的开始和结束都用此手法,也可用于全身各部。可视部位大小不同,而用不同的手形。

以上文章由广州龙脊康大学堂课程顾问整理编辑发布,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内容真实性请自行核实或联系我们,了解相关专业课程信息您可在线咨询也可免费申请试课。关注官方微信了解更多:150 3333 6050

免 费 申 请 试 课